王鹏 1,柯文丽2
(1. 长江大学 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2. 长江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慕课平台发展至今,已受到国内外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学者的广泛关注。自美国学者推出慕课教育理念以后,全球教育资源共享不再遥不可及。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慕课平台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发现相比与国外平台建设与运行现状,国内慕课平台大多处在建设阶段,其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设置与质量监控等仍在探索阶段。
关键字:慕课;发展;运行现状;学周刊
一、慕课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早在2001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实施OCW计划(即Open Course Ware)将学校课程资源网络化,供世界各地学者和机构学习,该计划成为了网络教学的开端[1]。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犹他州立大学教授David Wiley于2007年开设了名为“开放教育导论”的网络公开课[2]。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教授Alec Couros于2008年1月开设名为“媒体与开放教育”的网络公开课,该公开课中有众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参与远程教学[2]。“开放教育导论”与“媒体与开放教育”为慕课的诞生奠定基础。在2008年,由加拿大教授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先提出了“慕课”这一概念。2008年,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首次利用“慕课”课程模式开设“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网络在线课程,该课程是为25名付费学生获取学分而设[3]。同时,全球超过两千多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免费在线选修学习了这门课程。2011年,斯坦福大学进行慕课试验,将慕课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2012年三大平台诞生:由麻省理工学院创立Udacity;加州斯坦福大学创立Coursera;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非营利性、开放性平台edX[3,4]。我国慕课发展相较其他国家较晚。香港大学于2013年加入Coursera,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于2013年一同加入edX平台,清华大学除了共享国外课程资源以外,同时在edX平台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除了北大、清华加入慕课联盟以外,上海交通大学、网易公开课和复旦大学等11所知名院校与机构相继加入慕课三大联盟,同时优酷与Udacity进行合作。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开发了“好大学在线”;网易和爱课程联合建立中国大学MOOC平台;深圳大学牵头成立了UOOC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与Future Learn在伦敦签署关于MOOC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将在该平台上推出优良的“慕课”课程;山东农业大学研发了“神农在线”;2015年北京大学的“华文慕课”正式在北大校内院系一级进行试用;2015年南京大学首批慕课课程上线Coursera[6]。
二、慕课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运行现状
国外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参与、高校出资、个人捐赠以及基金会与社会捐赠,资金主要用于课程的建设与平台的完善等,其后续费用可由后期的盈利作为支撑。国外教学管理平台已日趋完善,从注册账号登录到设置个人主页都体现出人性化。同时,为了明确学习者身份的真实性,需要学习者签名认证。平台也会通过学习者的打字习惯或头像来认证。国外管理平台设置了作业和课程测试,其中上交作业规定了截止日期,若超过时间未交作业则罚分。目前课程认证主要是通过颁发证书,证书分为收费与免费两种,其证书由平台授课老师与平台签发,并不属于高校,所以只能证明完成课程达到了一定标准。课程设计主要源于老师个人、高校、企业精英,也有少数平台与图书馆、银行、地理学会和博物馆合作开发设计课程。国外大多数课程提供多种语言类学习平台,并且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等级,同时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开授语言矫正课程,主要是针对他们各自母语的特色进行语法与口音的纠正。课程以大学初级课程为主,目前也已开始提供大学预备课程和更高层次的课程。对于课程质量问题,国外众多平台都是层层把关或由开课学校负责,有些开课学校则制定了课程内部质量保证系统、国家级质量认证机构和依据质量标签对课程进行审核。
国内平台建设资金主要来自高校、企业和政府,其中企业主要是为慕课合作平台提供课程运营服务,政府则为合作院校提供资源和服务。对于高校生而言,如果想在平台修学分,则需要进行身份认证,若出于兴趣,则只需要注册会员,但并非所有平台都对高校生开放,一些平台只对联盟内在校生提供服务。国内平台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会是一种新型盈利模式,主要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要求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国内平台的发展已日趋规范化,其中高校联盟型慕课平台的课程已设定学分互认的规章管理制度,但企业型平台仍在发展中,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国内平台也设有课程测试与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安内上交作业的才能进行评分,有些平台会规定上交次数作业次数,超过规定次数后无法提交答案。在服务意识方面,国内平台不及国外平台,国外平台设置较为完善,提供退款、资助与使用项目等。对于有考核认证的平台则首先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认证,当然,如果是免费的证书,就不需要对身份进行认证。国内对于身份认证则是通过学习者手持身份证出镜,且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对于高校联盟型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在线考核与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获得学分与认证证书,但有些平台获得的学分并不能代替实际大学学分,其管理机制还有待改善。国内课程来源主要有学校-教师、平台-高校以及高校联盟-学校三种模式。对于不同模式,其课程质量保障的途径也不同。学校-教师模式平台有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审查后,课程申请教师准备慕课课程,由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慕课审查员会对申请教师的备课、课程理解程度以及课程准备情况进行评审。平台-高校模式属于高校的顶级课程,课程都是由名师提供,以名校的名义来保证课程质量。高校联盟-学校模式中设有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规划上线课程、制定学分、审核课程质量并对课程进行跟踪管理。慕课平台定位不同,其课程所集中的领域也有所不同,有些注重实用性,有些则注重理论性,有些则是提供通识类课程。
三、结语
慕课已成为现今教育行业不可或缺的学习平台,从国外起源至国内教育界,慕课在逐步扩大教育规模,改变教育模式,慕课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化。根据目前现有的慕课平台建设来看,国外从慕课平台的建设、课程质量监控、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都较为完善,而国内慕课平台大多处在建设阶段,其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设置与质量监控等仍在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 徐霖杰.慕课传播模式的创新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 2015.
[2] 宋文. 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 2015.
[3] 陈吉荣.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1):118-127.
[4] 胡新星.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5] 朱骏锋, 许仁红.我国慕课建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7-79.
[6] 刘伟娟.中文“慕课”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学习者的视角[D].河南大学, 2015.
文稿来源: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网址:www.jyjxl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