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研究
张俐丽、冀振元、吴宣利、宋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摘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已经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在面向“双一流”的建设环境下,我国高校面临着空前绝后、最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可贵的发展机遇,而作为核心建设任务的教师团队建设则在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方面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因素,构建“双一流”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可以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关键词]双一流;教学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张俐丽(198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组织建设。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bil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Zhang Lili, Ji Zhenyuan, Wu Xuanli, Song Xin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arbin Heilongjiang,150001)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world-class disciplines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and most severe challenges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as the core task of construction, is facing a new tes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eaching.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Teacher's Team-building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level subject construction.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现代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立足之本。因此,以教育事业的优先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一流”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所做出的又一重大的教育战略性决策。“双一流”建设标志着对我国的高校、学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一流的师资队伍不能仅仅通过引进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合理地机制培养出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校发展趋势。
项目背景学校坚持:“以国际学术为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
二、师资队伍现状
多年以来的“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一直被哈工大电信学院所传承,坚持和严格执行优秀的教学团队组建是具有原则性、战略性工作路线,是学院、学科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保障,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大任务来对待,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相结合协同引领团队优化配置、以教学、科研团队的优化建设推动学科进步的结构理念,将改革建设目标建立在配置和优化高层次人才、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基础之上。
院级单位以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院级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为建设平台,对当前学院师资团队的教学整体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突出配置优秀青年教师的作用,大力组建一个具有优秀政治素养、师德素养、业务素养以及工作作风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学院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潜能,合理定位,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充分实现了学院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工作文化环境,引导团队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和完善学院教学资源优化环境。
三、提升方案建设
1.以师德师风为根基
宏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学院依托学校每年组织的新聘教职工岗前培训、新增博士生导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研讨班、青年领导人员培训班、青年学术骨干培训班等,引导新入职教师及青年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能力水平的同时,努力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其次,建立健全教师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强调既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意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院教学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得到逐步稳定提升,坚定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培养目标,将教学科研素质培养和德育文化素质培养进行有效结合,打造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四有”教师。
2.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学院一直秉承学校“面向航天,服务国防”的办学特色和宗旨,传承宝贵的国防航天精神,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学习培养理念,始终立足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工作,将强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办学定位: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具有国防航天信息领域特色、世界一流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依托一流科研环境,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
3.以科学研究为驱动
学院坚持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发挥团队优势,坚持科教融合,激励创新、提升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致力打造一支教学研究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为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教师教学研究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把自己的科研技能、科研成果上升为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中学到真正的有价值东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将产生的新想法融入到科学研究中,产生新的飞跃。
4.以人事改革为契机
学院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指导方针,强化教学团队教书育人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了适合学科发展的教师岗位分类聘任制度、专业职务聘任制度以及岗位考核评价体系,为教师能力培养及具体岗位职责落实提供了参考依据。
5.以教师培训为手段
学院始终贯彻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优秀理念,强化学习机制,深化学习内容。探索以教研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逐步开展青年教师课程示范及专家点评、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辅导、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讨等内容,提倡多以青年师资和加入和主持研讨的形式,有效提升青年师资的教科能力。
6.以职业发展为归宿
校级单位院级单位明确教师工作岗位,提升教师管理理念,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全方位发挥和调动不同岗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打破身份固化,破除人才流动障碍,引导人才在不同类型岗位之间合理流动,让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各就其位、各展其长,实现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工作已经全面进行开展,“双一流”的构建和发展是现代与未来一个阶段内高教工作的重要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立足点是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持续建设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营造教学氛围、构建培训体系和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提交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效地培育和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王莉芬,赵 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9)
[2]米文静,李超.论“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建设[J].商洛学院学报,2019(4)
[3]姚则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现状反思与提升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2017(3)
[4]王文.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