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阅读数:
王天赋1 孟晓惠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创造”是艺术设计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职责,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特点,以《图案》课程为例,尝试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视创造性思维引导及训练的过程化课题式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创意设计思考与训练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应用的深度。
[关键词]建构主义;艺术设计;图案;基础课程教学;学周刊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项目化应用型课程立项建设《景观设计专题课程群》
[作者简介]王天赋(1987-),女,山东人,博士,常熟理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环境设计教学研究。
引言
纵览当今世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才能的应用性专业人才,这对应用性本科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主义教学倡导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价值的主动建构,对于优化艺术类设计课程教学具有显著意义。
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背景研究
(一)建构主义理论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针对儿童群体的心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指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1]”,这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之后,建构主义理论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和美国心理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二)建构主义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教育不是智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2]。”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传统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上存在众多差异。
在教学观念上,传统教学将学生的意识看作为“一张白纸”,教学往往忽略了个性化差异,较为机械和单一;而建构主义教学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强调学生主动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目的上,传统教学大多围绕如何“教”来展开,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学生掌握或了解固定的知识;而后者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学目的是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具备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大多按照教学计划逐章节讲授,将知识单向的“传达”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后者则围绕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设计教学。教师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创造适合的学习环节,鼓励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创见[3]。显然,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往往具备更高的教学效率,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更具有长远性,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
二、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策略——以《图案》课程为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4]。我们基于四要素,组织“创设情境、协作互动、意义建构” 进阶式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识”、“才”,即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图1)。
(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图案
概要来讲,“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且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传统图案教学通常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临摹图样,学生通过临摹建立对图案的基础认知。这种教学模式情境较为单一,学生仍是被动受控的对象。因此我们希望创设一个有益于“启发”而非“灌输”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讲解图案在衣、食、住、行、用、庆、信等多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图案广泛认知的情境。进而,采取分享会的形式创建师生交流的情境。班级每一位同学在分享会中以多媒体方式展示、讲解传统图案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教师在分享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和鼓励,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与所学专业知识产生联系,主动建立探索图案知识的热情。
(二)环节二:协作互动——点线面构成要素训练
社会建构主义指出,“社会性”在学习者个体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5]。因此,在第二阶段的课题训练中,我们创建以点线面构成训练为主题的协作互动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具象与抽象思维转化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讨论、协作和交流,有效深化其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6]。教学要求如下:
1) 学生自由选择主题。主题可以为抽象主题,例如光、关系、探索、孤独、灵感等;也可
以为具象主题,例如森林、动物等。
2)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创建出所选主题的特征,提炼设计要素。将客观存在的形象转化为
头脑中的客观意向,并分别从点、线、面三个方面进行主题图案的再创作。例如抽象主题“探索”,可用空间的进深、色彩的明暗、纹理的延伸等来表达,抽象主题“关系”,可运用几何图形的大小、远近关系等来表达等。
3) 成果展示、分享(包括演绎过程)。由学生具体讲解观察的视角、方法和表现手法。通
过集体讨论、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解决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各自取长补短。经过协商和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阶段三课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图案设计方法,关键在于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意义建构。具体要求是以某实景图像为原型,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素材的可用性并开发素材的潜能,采用影绘法、拓印法、剪贴法等多种表现方式进行装饰图案制作。这样的课题训练方式,打破了以往学生的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个性,给予他们宽容的原创尝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其知识经验的主动探索者,例如学生作品《忆江南》采用“简化归纳”与“实践想象与寓意添加”图案设计方法,利用废弃纸张,卷曲涂色后按照原始的水乡形象,拼贴制成一幅抽象的江南山水画;作品《姑苏》采用“淡化透视与多角透视”图案设计方法,以苏州典型建筑形象和文化元素为原型,以彩色剪纸和拼贴的方式完成装饰图案设计,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起来。
结语
自20世纪末以来,建构主义兴起并对教育学科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的观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提倡以学为主,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我们以《图案》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观察学生、倾听学生,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完善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师生和生生之间构成了一个多向互动交流的、综合建构的、平等合作的教学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教学模式。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实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线索,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的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王承绪. 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徐斌艳,吴刚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周光礼,周详. 教育与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之路.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李雪姣.论教师话语的作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2):36-39.
[6]石祥强.建构主义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装饰,2005(05):128-129.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Basic Course of Art Desig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aking the "pattern" course as an example
WANG Tian-fu1 MENG Xiao-hui2
(1.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changshu215500, China)
Abstract: “creatio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How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facing the education of art design. We need to expl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design disciplines, taking the "pattern" course as an example, we try to put forward the process-bas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creative thinking. We advocate" learner-centered ", strengthen the depth of Creative design thinking and training.
Keywords: constructivism;art design;pattern;Basic course teaching
文稿来源: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网址:www.jyjxl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