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5/02/17 阅读数:
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究
孔祥梅4版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0)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将教育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实现了思政教育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实质性转变,真正做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本文主要就高职高专药品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为嵌入点,分析生物化学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要求,以期在以后的生化教育中恰如其分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完美衔接。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究
[基金项目] 2021年度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三教”改革的清洁生产融入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究”(2021J1325)。
[作者简介] 孔祥梅(1988-),女,云南大理人,硕士,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 讲师,主要从事职业院校生物化学、微生物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教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知识更迭速度更快,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学生掌握新事物的能力变强,学生的个性更加凸显。信息多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参差不齐的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对高等学校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教育中既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要义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中,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一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将我们教育回归其本质,即教育除了育才还要育德。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2]。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提出思政课程与其它课程要同向同行的要求。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探索合适自己的思政教育形式,深挖各门课程的思政要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将来国家的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活不仅仅只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更是价值观与世界观的进一步形成。以往的思政教育更多的都是停留于书本表面,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甚至对于思政课程来说,学生只是当做其是一门为了考试不挂科而学习的课程。学生学习懒散且懈怠,思政教育显得“势单力薄”。正所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青年的一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在学校学知识本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各门课程“齐思政”的教学方式可使得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高尚的品质与正确的观念。
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物质代谢、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是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它为以后的药物分析检测技术、微生物学、生物制药等学科奠定了基础。该课程具有科学性,前沿性,探究性等特点,其中也映射了很多思政教育内容: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务实的精神、爱国爱家的名人轶事、高尚的职业素养等。以该课程传授专业同时进行思政教育能够起到1+1>2的教学效果,教师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四、“课程思政”对生物化学的要求
(一)对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的思政教育理念将价值目标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指导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分为知识、技能、价值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等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基本代谢过程;熟悉物质代谢与机体功能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化学作前沿性发展和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掌握离心、分光分析、电泳、滴定实验技能技能及正确科学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药学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辩证主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传统教学过程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内心的启发和教育。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更要注重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要更注重育人这一本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生物化学在进行课堂教育时,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知识教育中,进行系统性构建。整个课堂过程分为导入、展开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导入主要以社会实例、热点新闻作为素材以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进行展开,学生兴趣提升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知识与社会的衔接。展开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展开过程不仅只有教师的讲授,更多会有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的环节;总结是知识的概述与升华,在总结阶段巧妙进行德育知识的引入,将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学习方法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的程度。生物化学学科本身较为枯燥,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只会让学生学习容易疲乏和被动。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我们学习方法也应该“多管齐下”。教师通过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形式,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接地气和更具活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水平。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将讲授法与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多种方法灵活使用,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大学生有更高的自觉性与独立性,利用这一特点,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知识、技能向道德、价值观的延伸,多给学生以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使其在专业知识中亦能感悟到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对考核评价的要求
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应该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成绩,还要在此评价基础上注重学生德育等相关内在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显得更为重要。生物化学在实际教学考核评价中,不仅仅只关注结果的考核,还注重过程的评价。在学生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比50%,其中学生学习态度、专业的严谨性、职业素养等方面也会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列入其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对其平时表现做综合了解,了解同学的内心,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在卷面考核中,引入一些关于职业精神、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题型,紧扣时代发展,顺应学生专业及心理特征,利用结果反馈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结果考核,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中德育的重视。
(五)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教材知识,系统罗列教材内容上的思政教育点,在授予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进行品德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将知识、技能与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完美融合与输出。要达到这一系列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后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充分备课。生物化学虽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其中有多方面的思政教育点,教师只要进行充分准备,也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过程使得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同时体味到科学的魅力,增强专业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直接接触者。高尚的道德情操、踏实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更是学生最直接接受和内化的生动的“学习教材”。教师在工作中的认真求知精神、实验上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对新知识探索求新的执着都会深深影响学生,使学生更容易崇尚科学,具有更强烈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动力。
五、深挖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映射点
(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有国才有家,有大家才有小家。没有国家的安全庇护,哪有自己的健康成长。在生化课程中,有很多我们的科学家榜样人物,始终心怀大家,不辞辛苦,在国家需要时付出健康乃至生命。这些时代楷模深深震撼着我们,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例如在讲解核酸时,我们可以引入现在的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并且通过这次疫情看到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也看到了我们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家国的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同的岗位上涌现了很多时代的英雄。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为建设祖国而发愤图强,要守好我们的国,爱好我们的家。在讲到DNA时,我们引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骄傲地普及给同学们中国作为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该计划研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提出我国科学家为生物化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增强民族自信。例如,学习“RNA转录”一章,引入施一公团队解析高分辨率酵母剪接体的研究,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3],是对世界科学的重大贡献。1951年回国的酶学专家邹承鲁先生,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邹氏公式”、“邹氏作图法”和“酶活性部位柔性”学说等重要观点[4];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沈同先生,积极从事战地营养学调查和中国军队营养膳食的改良工作,并编著了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化学教材[5]。
(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探索精神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科学的成果往往来自于生活中很多细微的现象。追求科学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唯有坚持不懈地探索,不畏辛劳,才能拨云见雾,到达理想的彼岸。生物化学学习中,在介绍很多科学研究成果时,贯穿一些科学家为某一科研成果的艰辛付出与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从而培养同学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例如在讲授青霉素时,进一步介绍从Fleming 发现青霉素到青霉素真正大规模用于临床其实经历了十多年,Fleming只是发现了青霉素,后期生物学家Florey和Chain对青霉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和临床实验,经过不懈坚持努力研究,才有现在医学上我们使用的青霉素。面对失败时,科学家们百折不挠的科学态度同样使得大家肃然起敬。在讲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可以介绍屠呦呦课题组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经过漫长而又艰苦卓绝的研究,于1971年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6]。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
在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中,通过正反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素养对药学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凯氏定氮法时,除了专业知识,我们可引入了奶粉造假事件。某知名奶粉企业不顾职业道德及法律的约束,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添加进入奶粉中,对婴儿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该企业也面临倒闭的命运,同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从实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诚信对行业的重要性。药学专业的同学将来就业岗位与药物相关,药物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因此从事相关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
生物化学课程不仅学习构成细胞的各种物质,同时也学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些代谢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糖类代谢了解到糖尿病与饮食习惯的关系;通过糖类与脂肪代谢,以及糖类与其它物质之间的转化可以知道肥胖的形成因素,从而指导大家进行正确地减肥。在讲解抗体时,可要求学生回顾人体的免疫系统,让学生感受到人体全身免疫细胞为了保护我们健康所做的努力,使得大家珍视健康、尊重生命。在讲授胶原蛋白时,我们就篮球巨星姚明所做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公益广告词展开讨论[7]。让学生理解,熊掌、鱼翅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其蛋白量还不如猪皮、猪肉多[7],从某些方面来看,它们的营养价值甚至还比不上猪肉、牛肉。从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需要教师对其正确指导。生物化学的知识中渗透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内在性内容。例如在学习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结构时,20种不同氨基酸根据不同排列与组合后,通过各自在空间不同折叠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质,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个体之间只有充分协作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一致任务,实现“共赢”的局面。所以,团结对一个集体来说至关重要。在学习糖酵解时,第一阶段消耗 2ATP,第二阶段产生 4ATP,终产物丙酮酸和 NADH 在有氧情况下可进入 TCA 释放大量 ATP[8],这其中蕴含着“付出才有收获”的人生观。在学习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诱导契合模型”时,酶通过改变自身构象来与底物发生专一性结合,其中蕴含着我们对待周围事物的“包容”的人生观。
六、总结与展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使到金”。教育发展从来也不是一蹴而就,人才培养也终须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终会迎来柳暗花明。“课程思政”就是我们全方位育人的一个正确方向,以专业为依托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升华了课程的教育意义;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人才。我们也将笃定地朝向这一方向不断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韩海棠.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1,41(05):1082-1086.
[2]冯俊荣,吕永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困惑与解决路径[J].大学教育,2021(05):118-121.
[3]赵培,陶永清,武妮娜,阮海华.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映射点的规划与整合研究[J].生命的化学,2020,40(08):1435-1441.
[4]谢兆辉,焦德杰,王丽燕,曹际云.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融合点的发掘[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4):71-75.
[5]周向军,石国玺,高义霞.“课程思政”视角下生物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09):229-231.
[6]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王丽燕,许褆森.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40(05):782-788.
[7]吴伟,李慧涵.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04):1191-1195.
[8]陈阳建,李凤燕,张立飞,罗方.“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管理观察,2018(26):126-127.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KONG Xiang Mei
(Faculty of Food and Pharmacy, Yunnan Light and Textile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300)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a kind of education method that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t returns education to the essence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realizes the substantiv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ruly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biochemistry on the basis of biochemistry courses of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a view to perfectly connec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biochemical education.By optimizing curriculum teaching plan,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upda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we can realize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Key words:Biochemistr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xpl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