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战略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6 阅读数:
“三高四新”战略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研究
何忠明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在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目标背景下,湖南省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加快本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意义,探讨了现阶段影响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提出了以构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产学研结合下的研究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加快技术进步、保持教育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和外在动力,亦是推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三高四新;实践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科教协同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三高四新’战略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021JGZD038)。
[作者简介]何忠明(1980-),男,湖南永兴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校研究生作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实践创新能力是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重要关键。为落实湖南“三高四新”战略,高校应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符合国家政策和高校教育特征的相关培养方案,联合多方机构和平台为社会输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高四新”战略为湖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也表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层面仍然存在原创性技术成果缺乏、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等问题[2]。现如今,绝大部分研究生存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创新性学术成果较少且质量不高等问题,进而导致培养后难以快速、高效投入“三高四新”战略的服务中去,也无法推动湖南经济快速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3]。因此,本文拟分析在“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通过探讨产学研结合对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现阶段导致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目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揭示引起目前困境的本质原因,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培养方案,为后续“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校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思路。
一、以产学研结合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意义
创新不仅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高等院校自始至终都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为更快更好地打造湖南“三高四新”的崭新篇章,以产学研结合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高校研究生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进目标。通过产学研结合将各方主体整合为完整的链条模式,并针对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更深入的培养发展,将科技成果生产转化为一个通顺完整的过程,是助力将湖南打造成兼具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活力同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先进省份的关键一环。
二、以产学研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缺乏弹性、针对性,易形成思维定势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学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教学课程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的设置是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的体现。多数情况下研究生缺乏理论验证和课外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以技术论成败的时代,闯新路子、展新作为是长盛不衰的手段,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是研究生参与工作所要求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三高四新”战略下打造新湖南的重要前提。
(二)产教分离,难以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打造创新制造湖南势必需要产业升级优化,而以校企合作带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便可反哺和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校企合作有相对成熟的模式,但也存在培养程度不够深入、机制过于繁琐等问题。由于两者的教育差异,研究生在课程制定、教学实施、活动开展中,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和预期教学效果,造成教与产的脱离,出现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不平衡的情况,卡住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脖子,阻滞了企业成果创新发展的脚步。作为重要组成的民营经济,既想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但又碍于其发展科技水平低,人才建设队伍不足[4],存在被疏离、话语权不够的情况。在保障双方利益下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企业需有更多的渗入度,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再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尚存在协作动力不足、稳定性不够等问题[5],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以达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从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分配困局
国家经济水平是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分配的决定性因素,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6],就得着力分配好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协调好学与研的关系,在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道路上擦亮先进制造业的名片。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就是教学和科研,二者共同促进、相互制约,故二者地位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由于管理方式、考核方法和奖赏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存在相对独立的状况,致使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严重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和学校发展。因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勇争先,推动“学”与“研”的改革,二者缺一不可,即各高校不仅要提升研究生的学习水平,激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还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更加要追求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和平衡。
三、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以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指导,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7]。“三高四新”作为引领湖南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争先,研究生作为推动经济技术发展关键群体,高校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等措施,加快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优化学科结构,建立课程新体系
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为突出构建新的“学”模式,应“三高四新”战略敢于深化改革的要求,高校应积极探寻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严抓教学树新风,优化学科结构,建立课程教学新体系,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打破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不平衡的窘境必须加强二者的紧密关系,使之成为有机结合的交叉整体,课程的设置需体现实践的重要性,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同样需要整合资源,实现学校内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学科交叉的整体,进一步推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在交叉学习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工具,利用课堂教学和理论性实验讲解[8],借助户外或者实验室的实地操作实验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共赢”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作为理论教学的载体是生产制造的先驱,在协调生产制造与理论教学的同时,是以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连接的。做好产教融合,是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硬性要求。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间协同培养,高校与企业在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各有利弊,两者共同对研究生培养不仅仅弥补了其弊端,还进一步实现了1+1>2的效果。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通过对企业基础产业的了解,寻找优势学科与优势产业的对接作为切入点,基于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市场指导、政策指引等,提高校企合作的灵活性,拓宽了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路径。高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合理发挥资源作用,通过建立研究生的工程实训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实现研究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革新,以达到产教融合的效果。另外,企业能提供专业指导,不仅可以用专业知识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还能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理论填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同时也突出高校的地位,带动校企的共同进步,在让创新和市场、科研和产业、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好地对接、联合,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9],在充足的人才储备支撑下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释放出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三)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在“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为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湖南各行各业都需要富含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和技术进步的人才[10]。要践行“四新”使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新作为,归根结底还是落在了“新”上。高校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周期较长,且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对此高校要联系院系部门、科研院所等多个协同主体共同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中来,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实现由科研到育人的资源转化[11],让研究生熟悉适应科研教学的模式。为使科教协同高效运作,一是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关系,二是需加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量身定制符合实际情况和要求的培养方案,以实现组织协同、教育协同、资源协同。构建科教协同主体不单需要支持和引导高校依托自身学科的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还需要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和实践资源优势,打造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育人体系。
(四)重视实践教育成果,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实践创新能力是“三高四新”战略对研究生要求的集中体现,用综合体系来对培养后的成效进行评价是确保产学研模式长期高效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实践教育的成果可以是论文和专利,也可以是思维和理念等,直观来看实体产品更具说服力,创新前卫的思想更具潜在价值,所有的实践教育成果都值得被重视。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但是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单单只表现在论文的写作上,实际活动中难以显现的学习、思维、素质等同样可作为其评价指标。故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需考虑多方位,可以是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等,用多方指标让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更完整更可靠。
结语
硕士研究生作为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强硕士研究生对学科前沿知识、市场需求的了解,并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三高四新”背景下,为更好的培养高校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针对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下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的课程设置、产教分离、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袁建涛.用创新推动实施湖南“三高四新”战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03):124-130.
[2]陈思睿.“三高四新”战略下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论,2023,No.877(06):152-157.
[3]柯朝晖.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协同路径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05): 105-111.
[4]肖梅.“三高四新”战略下湖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商展经济,2023, No.75(05):34-36.
[5]谢丽云.湖南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36(04): 77-80.
[6]欧赵福,李奇.“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将“1+X”证书制度融入机电设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2,49(04): 40-42.
[7]王礼刚.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09-112.
[8]程修文,宋盈阳,张新怡,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5):88-90.
[9]张英.“产学研”结合,赋能产业升级[N]. 湖南日报,2022-09-30(002).
[10]袁冬梅,王妍慧,刘玉梅等.“三高四新”战略下新商科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6):20-28.
[11]王琪,章天金.地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10):10-13.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s '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under the Strategy of ' Three Highs and Four New '
He Zhongming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on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goal of“Three-high and four-new”, the graduate education in Hunan province needs to cultivate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social economy and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 three high and four new " strategy, discusses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lack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nstructing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s the endogenous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 to speed u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vitalit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 three high and four new " strategy.
Key words:Three high and four new;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Science-education sy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