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与阻碍教学探究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职某企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3/08/28 阅读数:

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与阻碍教学探究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职某企业为例

王薇菁1,王  1,万志强2a,周  2a,黄  2b    

1.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28;2a.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 管理部;2b.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 人才开发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

[  ]高职学生就职不稳定性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高职学生就业起点质量不高、职业生涯发展不明朗等问题影响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评价,不利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本文通过定向案例研究,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毕业生个人发展的追求,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并进行干预,以适应年轻就职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未来从学校学习阶段到企业就职阶段对毕业生进行辅导和帮助,疏通职业生涯发展渠道,提升毕业生职业稳定性。

[关键词] 职业发展;阻碍因素;案例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8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横向课题,,无锡高新区高职教育与外商投资企业人才供求关系实证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20-394;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素养+”高职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性研究与实践——以 智能制造类专业为例》,2021JSJG411。

[作者简介] 王薇菁(1987-),女,江苏无锡人,硕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科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专业英语应用及高职教育研究;王璐(1976-),女,河南省唐河县人,博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及高职教育;万志强(1967-),男,江苏无锡人,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管理部副部长,课题研究方向为班组长教育及职工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成长于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离开熟悉的学习环境后迈出职业化的第一步。伴随着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职场生活的发展变化,高职毕业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追求意图逐渐突显。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学生的工作主动性普遍得到进一步激发而步入良性职业发展轨道;发展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学生更容易在职业发展中停滞不前。充分挖掘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排除发展阻碍,对企业的事业发展、学生个人职业提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一、定义与调研情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在高职学院学习期间,学生曾经学习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从理论出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类型,并对自我进行过自我认知与探索。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决策、管理到具体的实施则需要从具体的职业环境着手进行。

本研究主要面向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某日资公司工作的毕业生,时间跨度13年。向毕业生发布调研问卷,根据他们对于研究调研的反馈数据,了解学生在踏入职场后的职业发展轨迹。

本调研收集样本122例,主要通过研究主体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后,由公司按入职信息以部门为单位发送给毕业生。其中受访者的男性比例为82.79%,女性占据比例为17.21%。学生的专业构成主要以制造类专业为主。

研究发现,在该公司就职的毕业十年以上学生占比40.17%,五年内明确不会有跳槽意愿的毕业生占比达到67.21%,员工就职稳定率较高,如下图1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企业给予学生的良好的福利待遇,规范的工作环境和充分的人文关怀,这与学生最初选择入职该公司的原因较为一致。

1 无锡科院历年毕业生就职某日资公司情况分布图

2015年底,无锡地区房价逐步上浮。如图2显示,仍75.41%接受调研的毕业生表示已在无锡购房,并有13.93%的毕业生表示已考虑在锡购房。

2 无锡科院历年毕业生在锡居住状态分布图

如图3所示,38.52%的受访对象表示在选择就职该公司时,最吸引其入职的公司要素是薪资待遇,其次为学习机会,其比例为33.61%。可见,多数受访者认为在该公司工作后的生活较为稳定,业务熟悉,人际关系不复杂,将来有进一步提升的愿望和机会。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公司给予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能够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从侧面说明学生入职该公司后工作状态较为稳定的原因。

3 该日资企业最吸引受访者的要素分布

较为遗憾的是,本调研收集到的样本数量仍有不足,采样数据的分析相较实际情况可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另外,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对离职学生的原因、去向调研不够充分,对于建议性策略分析有一定的影响,希望随着就业情况的动态发展,能够做出弥补性跟进。

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分析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企业对就职人员稳定性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加之现代学生思想方式的换代,分析与梳理新一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到,该企业连续13年吸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职,毕业生就职人数较多,员工就职稳定性较高,在校内该企业的就业品牌效应较为突出。同时,也需要看到目前就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也在逐步提升。

综合调研结果分析,毕业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工作成绩认可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企业的人文环境、人文关怀受到近五成毕业生的关注,甚至成为选择企业的一大依据。入职企业后,因工作量的提升而引起的工作压力需要得到合理释放。在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时,员工往往渴望获得来自主管部门的明确表达的认可,这一点在学历方面不自信的高职毕业生身上体现更为明显。

(二)职业发展指导

    沉浸在日常忙碌工作中的年轻职员往往忽略了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或是有个人发展需求却发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调研中可以看到,虽然有超过55%的毕业生表示公司曾经提供过升职机会,但只有36%左右的被访者表示曾经主动争取过高阶层工作岗位。并且,对公司经营方针及中长期规划、公司培训体系了解程度也只有50%的了解程度。这说明,毕业生对于职业发展有需求,但是对如何发展比较迷茫,亟需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说明。

(三)福利待遇激励

初期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精力主要投放在与陌生环境的磨合中,对待遇需求不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环境的发展变化,对经济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福利待遇的激励需求增加。

三、职业生涯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结合受访毕业生的反馈数据和对该日资公司管理层人员的访谈情况可以发现,虽然目前毕业生在该公司的就职情况较为稳定,但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毕业生的稳定就职也同时伴随有职业生涯发展受限的危机。而这类危机可能会成为毕业生个人发展和企业事业发展的阻力来源。

根据危机的来源和性质,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类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和职场发展因素。

(一) 学生自身因素

对职业认知不足。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学习实践活动。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化学习,学生对对口工作岗位虽然有所了解,但过于浅显和单一。从高职院校较为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转换到紧张、规律的职业环境中难免存在需要磨合的情况。个人曾经对职业场景的美好向往可能被繁杂的基层工作冲淡,工作中的多线挑战是对毕业生们体力、脑力、心理等多方面的考验。未对职场做好充分准备的年轻毕业生们在勉力完成工作任务后积累的疲累感阻挠了他们继续前进的脚步。

个人发展动力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的择业动机所展现的共同点体现在学生对于职业的期待较多停留在薪资待遇方面,也成为了他们选择就职企业和岗位的一大标准[2]。这是招聘市场中的正常现象,同时也意味着当薪资待遇达到学生的心理期待值后,当工作环境的压力随着经验积累逐渐消解时,继续在职业道路上提升的动力就逐渐削弱了。通过调研也可以印证,有部分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比较满意,求稳求安逸的思想比较突出,在本职级的基础上提升的个人意愿不足。

(二) 家庭社会因素

个人家庭影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与发展与其原生家庭和未来组建的新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态度较多受其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就职过程中踏实肯干、勇于突破自我,在父母的影响下,学生在职场中也容易形成同类型的工作态度,反之同理。而未来的新家庭的组建也会对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态度产生影响。新家庭组建的地域问题直接阻断毕业生的继续就职。在本地组建新家庭的,初期建立新生活的物质需求激增,对于职业的热情较为高涨;随着经济基础逐步夯实,生活进入稳定轨道,追求职业发展的动力可能会逐渐减弱。

职业认可度影响。随着制造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社会发展给予的各种机会增多,财富唾手可得的粉红泡沫契合了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理,学生对从事已久的本职工作的坚持可能产生动摇,更无法谈论其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

(三) 职场环境因素

个人提升目标受限。年轻学生跨入职场受到职业环境的塑造。当学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想进一步得到提升时,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自我的提升。调研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规划方面比较迷茫,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于公司的发展目标、前景和计划不了解,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对岗位发展目标不明确。

工作类型影响。相较中小型企业的多面手职员现象,大型企业中工作分工和职责划分非常明确,学生的工作面较“窄”,容易滋长“希望尝试其他类型的工作”的个人发展心理需求。加之大型企业就职人数众多,岗位竞争激烈,获得尝试的机会更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热情难以得到维持。

四、阻碍攻克策略分析

(一) 校企立体式互动,塑造职场完美初印象

企业作为校企互动的关键一环,更是职业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过去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通常是从符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提供岗位[3]“重工作人力,轻培养人才”的现象比较突出,或者是在用工吃紧的情况下才与学校开展合作。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在可行范围内,企业应当切实尝试以培养储备人才的方式提前介入职业教育。

高职学生稳定踏入职场的第一步需要校企共同推进。学生在职场发展方面的信心来源于对就职企业的信赖,对职场的初代印象是奠定信赖的出发点。除了对于企业产品、设备和企业品牌的了解,企业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适合纳入学校的职业课程和技能课程,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职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实施和考核,让学生有机会在校期间与企业深入互动,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能带领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 完善进修机制,疏通交流渠道

进一步提升企业培训制度和体系规则在普通员工中的普及。建立资深员工和新入门员工的进修结对,帮助彼此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而言,修读学分是在校学习的必要过程。在踏入企业后,倘若在参与培训时同样能够引入学分机制,兑现相应的学分奖励,可以大大吸引和鼓励新员工加入培训学习。

针对新员工设立个人提升意愿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对自身发展提出自查与展望,帮助员工化解困惑[4];在沟通过程中,也能够及时观察员工工作状态,纠正错误,提升工作状态。

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学历认证,与有资质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合作,鼓励低学历员工提升学历,提高学习热情,重拾个人发展的目标。

(三) 加强考核,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做好岗位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标准,利用公开透明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加强包括专业技能及语言、沟通等软技能在内的个人能力优化,并根据考核情况设置差异化奖励。

逐步开展岗位轮换制度,明确就职要求,此举一方面能够营造该岗位部门内部竞争氛围,激发员工个人潜能,促进员工对个人能力和工作擅长领域进行定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增进跨部门员工业务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职员对企业运作的深入了解;第三,能够帮助新职员快速寻找学习目标,给老员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明确发展方向。

(四) 增进群体互动,提升凝聚力

职业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的工作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深植员工内心,鼓励员工积极建言献策,营造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共生氛围。在企业中,新员工能够得到重视和关心,是在一个企业稳定工作的基础条件。发挥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如工会、党支部等,创造大型活动的机会,提升员工团队合作能力,增进员工彼此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岗位黏性。

综上所述,高职毕业生加入企业工作后,个人发展轨迹与社会、家庭和企业内部的环境息息相关。虽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不易改变,但是学生在高职学校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习得专业技能,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建立个人发展目标,并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鼓励,是其在职业道路上勇往直前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怀康,瞿立新,李天雨. 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

[2]郭培凤.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民航学报,2020(2):96-100

[3]汪武芽. 实习权益保护:多元利益主体的因素考量与政策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19(4):52-56

[4]傅建东,吴燕华.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性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5(12):82-86

 

Career development needs and hinder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Take the graduates of Wu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Wei-jing1, WANG Lu1, WAN Zhi-qiang2a, ZHOU Ping2a, HUANG Kai2b 

(1.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u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x, Jiangsu 214028, China; 2a. Management Department, Wuxi Murata Electronics Co., Ltd.; 2b. College of Talent Development, Wuxi Murata Electronics Co., Ltd., Wux, Jiangsu 214028, China)

Abstract: The inst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is one of the issues that the industry is generally concerned about. At the same time, problems such as low quality of employment starting point and unclear care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affected the society's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rough targeted case studies, after analyz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ath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fully understanding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pursuits, it’s helpful to analyze and intervene in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ir development, and adapt to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young employees. This article aims to unblock 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channel and counsel 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career stability from the school learning stage to the enterprise employment st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areer development; hindering factors; cas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