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改革建议

发布时间:2022/05/28 阅读数:

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改革建议

朱小年,庞伟毅,贝春华,张慧霞,谭盛葵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桂林,541199

 

[摘要]新冠疫情的突袭和持续蔓延,对公共卫生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的高校公共卫生教育模式还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目标取向错误、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实践训练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新时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可以从教学理念、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创新师资队伍、创新环境等培养环节着手进行改善。

[关键词]创新教育;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新时期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0JGA261);201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019JGA257);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职业素养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构建》(编号:JGY2019155)。

[作者简介] 朱小年(1986—),女,江西九江人,医学博士,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谭盛葵(1975—),男,硕士,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进程推动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增多,导致世界各地传染病蔓延迅速。非典、H7N9、H5N1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爆发还未远去,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仍广泛存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接踵而来,全世界面临巨大的防疫压力,病毒无国界已成为全球共识。就我国而言,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职业中毒、职业病、危化品运输事故、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诸多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全球性、复杂性等特征,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行动和各种力量的汇聚才能解决。我国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等政策并着重推进落实,对公共卫生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担当起培养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任。

人类进步需要创新的驱动。人类通过创新不断改造自我,革除自身各种弊端,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流,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因此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各国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1-4]。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型社会的唯一途径,更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担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应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并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还存在诸多弊端,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教”与“学”脱节、“学”和“用”脱节、“共性”和“个性”脱节、“老师”和“学生”脱节、“学问”和“道德”的脱节、“教学”和“科研”脱节、“本土化”和“国际化”脱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高等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5-7]。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也还有其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公共卫生与其它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高等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共性问题,具体如下:

一、目标取向错误。大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为目标取向错误。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证实,在大学生的学习中,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制约和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学习的强大动力[8]。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如果目标取向明确,那么他就能够不断激励自己,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以期获得个人的长远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生将取得所期待的分数、课程及格、获得毕业证学位证作为大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在这种目标取向的推动下,学生形成了将学习看作消化教材,完成考试任务,忽略学以致用,只学习要考试的知识,养成了“死记硬背,被动听课,跟着标准答案走”的固定思维模式,不愿主动思考、自主学习,严重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意识薄弱。一方面是指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意识不够,虽然目前大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依然比较薄弱,对创新人才培养只有笼统简单的概念,不清楚当前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具体方法、内容和途径,从而导致没有明确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并缺乏培养创新人才具体的手段方法,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具体方案去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向学生讲授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发散思维、不能了解前沿的和跨学科的创新性的知识。这种授课方式既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也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按照现有方法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少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训练创新思维。高等院校及学生两个方面主观的创新意识薄弱是目前创新型人才缺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创新实践训练不完善。在我国,对于本科生培养而言,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组织等环节中,普遍存在实践环节不足,特别是缺少创新性实践[9]。学生一般到最后一个学年才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才会安排论文导师,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优秀的教师指导,以及实践时间的短缺,限制了本科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的机会,目前尽管也有大学生创新项目课题或各个层面的创新创业大赛,但是实际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不能覆盖全体学生,而参与的学生普遍表现为实践能力不强,缺少创新。总而言之,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较少的参与实践、参加创新活动,而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对从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10]。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以科研业绩为导向对教师进行考核考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考核一直缺乏体现,特别是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级过程中。这种不注重人才培养的评职晋级方式,导致更多的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科研业绩方面,忽略了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指导,从而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无法从评优评先、奖学金等各方面得到相应的益处,也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需要在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目前医学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应突出创新教育,围绕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知识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教学理念、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创新师资队伍、创新环境等培养环节着手来构建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建立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医学科学的精神;具有开拓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育。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依据,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对课程结构及其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新的医学创新课程体系。如增加医学科研方法论、医学信息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循证医学等提高创新能力的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培养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构建“四个三”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具体表现如下:

三种实验层次: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避免内容重复,增强学生对各门课程内在联系的认识;

三种实验类型:基本验证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综合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创造宽松的实验空间,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种考核方式:实验习惯养成和基本仪器使用(10%)、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考核(40%),以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四、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环节的作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实践,有计划地将学生的科研选题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或自选课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比较式和归纳式等教学方法,加强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特别是让教师科技创新的经历和思维方法进入课堂,从言传到身教。

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有机会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科学研究工作,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创新的先导者。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主导作用。加强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完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八、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环境,重视个性发展。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接触医学前沿的有利空间,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高等院校在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将创新教育思想和行动渗透且贯穿于医学高等教育中,不断地探索和构建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以本为本,促进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内涵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继岚,胡凤娣.十九大视域下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301+305.

[2] 陈小英,俞林伟.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8(03):233-235.

[3] 王秋静,王苹,陈霞.基于医学生创新训练构建创新教育质量监控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05):380-382.

[4] 张薇薇,邓晓东,叶云,等.美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对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启示[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08):1532-1536.

[5] 李程跃,武娜娜,刘鹏程,等.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6,29(04):86-89.

[6] 郭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50-51+89.

[7] 程娟娟.创新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54-56+60.

[8] 赵振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2):132-134.

 [9] 王洪艳,张晶,曲莉,等.科研项目、创新训练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3):235-236.

[10] 王继,陈月月,李艳博,等.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2):1068-1070.

Problems and Reform Proposal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Xiao-nian, PANG Wei-yi, BEI Chun-hua, ZHANG Hui-xia, TAN Sheng-ku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199, China)

Abstract: The raid and continuous spread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brings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training of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ublic health tal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rawbacks and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ublic health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public health talents, such as wrong goal orientation, weak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mperfect innovation practice training and im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new period, the training of public health talents can be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idea, training plan, curriculum set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novative teaching staff, innovative environment and so on.

Key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