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讨论

发布时间:2021/12/13 阅读数: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讨论

 

    赵颖杰1,马一江

1. 江苏科技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镇江 212003;

2.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镇江 212003;)

 

摘要:

本文将“新工科”教学理念融入到《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去。基于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推行顶岗实习模式。摒弃传统“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估,构件全新的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理念;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

 

Reform and Discussion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curriculum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Zhao Yingjie 1, Ma Yijiang 2

(1.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Zhenjiang 212003; 2.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Ship and Marine Engineering, Zhenjiang 2120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course. Based on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odel, modular teaching is adopt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top-post internship model is implemented. Discard the traditional "one test for life" model, emphasize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usual learning effect, and component a new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teaching concept;


1 引言

面向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召开了新工科研讨会,即“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标志着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工科理念”形成[1]。“新工科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探讨和响应,新工科理念指新工科的建设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2]。为了应对“新工科”建设计划带来的新挑战,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一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国走向和谐、绿色、共享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石。而环境工程产业则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新时期,环境工程设备制造工业进入新一轮更新换代期。因此,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完善创新型环境工程设备工程应用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工作。《建筑环境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等。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系统地学习空气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声、光等环境因素的特点,基本设计原理和知识、以及环境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热湿环境、空气环境以及室内声光环境控制的能力,为以后进行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建筑节能系统设计,从事建筑环境设计与控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

 

2. 《建筑环境学》的教学现状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下设在能源与动力学院,并且是江苏省重点专业。从专业开设以来就设立了环境工程类课程,其中《建筑环境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校和学院也非常重视《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高等教学实践,授课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将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我校《建筑环境学》课程主要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即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还辅以工程案例教学、课堂交流研讨、课后调查实践以及自主学习等等。

2)课程实践安排不合理

根据江苏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同时,需要辅助课程实践环节。设计合理的课程实践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课程的课程实践主要以课内课程设计实验为主。根据我校的试验条件,在课程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中开设以下两个教学试验。第一个试验是室内空气品质测定试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化学和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对建筑环境室内的甲醛和CO等有害气体进行测量和定性分析;第二个试验是建筑热舒适环境测试试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建筑环境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理论知识测算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扰动,最终评价室内的人体舒适度。

3)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我校《建筑环境学》课程的评价方式仍然较为传统,仍然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20%,实验成绩占比10%,而期末成绩占比70%。可见,现行的评价方式仍然过于重视期末成绩,“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仍然没变,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考察。使得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即平时不用学,期末考试之前突击一下就可以通过了。由此可见,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适用于如今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方案。

 

3. “新工科”理念对《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与传统教学观念不同,“新工科”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总结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对“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项目导向性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授课过程中的“主角”,而授课教师则成为“配角”,实现了教师-学生角色换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4]

现阶段,我校《建筑环境学》课程实践过于简单,并不能满足“新工科”教学理念的要求。加强课程实践,与企业建立联合教学模式,深化顶岗实习方式是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的最佳方式。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即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企业要按照员工的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按照员工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评价,并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的工作报酬。定岗实习评价将成为《建筑环境学》课程评价方式中的重要一环,占据总成绩20%的份额。加强校企合作,推行顶岗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企业实习的机会,也让学生真正体现工作的辛苦,提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力。

3)优化评价方式

根据“新工科”教学理念的要求,摒弃“一考定终身”的方式,我们需要优化《建筑环境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建立整个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模式。首先,在模块化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模块都设立工程项目,在模块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解决工程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是模块评价,在总成绩中占比40%。其次,课程实践包括课程试验和定岗实习两部分,则课程实践的评价也包括课程试验评价和定岗实习评价,其中课程试验评价在总成绩占比10%,定岗实习评价在总成绩占比20%。最后,在课程结束时需要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价在总成绩中占比30%。则“新工科”教学理念的评价方式为模块评价-实践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模块评价的占比最高。由此可见,“新工科”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考察。

 

4. 结语

“新工科”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案还有很多需要斟酌和修改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完善和弥补,也可以为《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 杨秋波, 郝杰. 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74(01):7-13+67.

[2] 桂小林, 王东, 黄传河, et al.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7):25-30.

[3] 王思平, 王培, 郭海丰. 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实践[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1-134.

[4] 李淑展, 李洪欣.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3):126,128.

作者简介:赵颖杰 江苏科技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马一江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