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2/06 阅读数:
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赵红月1 殷海成 张勇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考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新一轮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针对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农学专业学生学情的特点基础上,探索了基于OBE理念的农学专业选修课以“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启发创新”为核心的多元化形成性考核新模式,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愿显著增强,以望能为高校农学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改革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农学 专业选修课 课程考核模式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OBE理念下农学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构建”(2018-JKGHYB-0079),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及机制研究”(2019SJGLX273)2018年度河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GJYJ-ZB05)
[作者简介] 赵红月,(1979-),女,山东文登人,博士,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励学生自发学习的作用,同时能够让教师正确评价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
近些年,由于农学专业面临的持续性招生困难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明显下降,在面对选修课时表现尤为突出。在农学专业选修课修读过程中,学生选课功利性强,缺乏自我负责的态度,出勤率低,课堂纪律差,“选而不修”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高校农学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适用的课程考核新模式,将考核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农学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工程教育在认证过程中发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运用反向设计理念,通过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构课程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培养的目标,注重教学成果的产出,强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3]。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实践正趋近成熟,促使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教学和实时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在推动教学创新与改革。
因此,本文借鉴工程教育理念,在三门农学专业选修课考核模式改革中探索了在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中实行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农学专业选修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及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参与项目的《动物学导论》、《动物营养与免疫》、《动物环境卫生学》、《水产养殖概论》等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讲授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课程考核也以理论考查为主,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比例分30%和70%和20%和80%两种。平时成绩以课后作业为主,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题型基本为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忽视平时的阅读、思考、总结,考前集中背诵复习或突击写论文,整个课程考核过程存在轻过程重结果,轻能力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等问题突出,课堂沉闷,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委托清华大学CCSS项目组对专业进行的学情调查报告显示,综合指标分析认为,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学业挑战度”、“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反馈”、“激发学习兴趣”得分均较高,反映了专业教学中课程要求标准较高,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强,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课外拓展学习”、“多元化测评”“跨文化学习”“在线学习”偏低,说明学生课外学习略有不足,教师积极运用互联网辅助学习不足,课程采用多元化考核形式不足,需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原有的单一考核模式,采取多元化的灵活考核模式。
根据学情调查结果,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以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为抓手,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调整课程考核模式,促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和在线学习,并通过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测评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思路是:
(一)重设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作为决定课程考核模式的重要指挥棒,对课程考核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进行课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考核新模式的建立无从谈起。因此,根据OBE教育理念,将培养方案中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按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将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课程要达到的可量化的具体目标。
(二)重建目标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衡量课程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合理、可操作的课程培养目标评价体系是构建课程考核新模式的必经之路。为保证课程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客观真实的指导、评价课程考核模式的运行及其效果,将课程章节教学目标按照三级目标体系进行分类,对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量化评价标准,完成差异化的课程培养目标评价体系。
(三)重构课程考核模式
按照课程培养目标评价体系,重新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与课程考核内容,更新课程考核手段,将培养目标映射到课程考核各个环节中,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新模式,形成差异化、可量化、持续性的课程考核内部评价机制。
三、课程考核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课程培养目标分解
重新梳理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估原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对应关系,调整课程培养目标,修改课程每个章节目标。然后,将课程培养目标按照认知层次水平分解至每个章节教学目标中,将原有教学目标中的“了解”、“掌握”等表述具体化,采用可量化、分层次的“列举”、“选择”、“展示”、“复述”、“分析”、“评价”、“设计”等方式进行阐述。
例如,在《动物营养与免疫》课程关于免疫应答知识点的原有教学目标表述为:理解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掌握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及基本过程。经重新分解后,此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阐述为:能够举例说明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能够描述、列举或展示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与过程。
(二)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将每一门课程所有教学目标进行梳理,按照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分为三级,同时,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分为三类。根据不同选修课的特点,对三类目标进行权重赋值,制定课程培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三)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在构建课程考核模式时,把课程中的三级教学目标,分别按教学内容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课程活动,制定课程执行大纲。课前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通过发送授课视频和教学资料等形式将“易”级别的课程内容进行网上讲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学习通、云班课等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发放预习效果测验、讨论、作业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课堂讲授以答疑和重点难点讲授为主,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分组讨论、PPT展示、思维导图展示等形式,充分利用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学习效果。课后以知识拓展和实践类评价为主,主要通过阅读拓展、调查、设计等形式进行素质和能力提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业前沿、产业了解程度、国际视野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课程所建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 1 课程目标评价体系
教学目标分类 |
权重 |
分级 |
权重 |
考核形式 |
知识目标 |
0.5 |
难 |
0.2 |
综合、辨析、实践、论文等 |
中 |
0.2 |
随堂讨论、分组展示、课堂表现等 |
||
易 |
0.1 |
线上测试、作业、互动讨论等 |
||
能力目标 |
0.4 |
难 |
0.1 |
设计成果、实践创新等 |
中 |
0.2 |
分组展示、总结报告、案例评论等 |
||
易 |
0.1 |
线上测试、作业、互动讨论等 |
||
素养目标 |
0.1 |
难 |
0.03 |
辨析、评论、调查等 |
中 |
0.03 |
讨论、展示等 |
||
易 |
0.04 |
互动讨论、调查分析、作业等 |
(四)课程考核模式实践
参与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动物学导论》、《动物营养与免疫》、《水产养殖概论》、《动物环境卫生学》四门课程经过平均2.5个教学周期的实践,发现新型专业选修课教学方式灵活,经学习通、云班课等平台发布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从改革前的平均88.53%上升至99.62%,教学满意度上升极其明显。同时,由于课程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学习挑战度明显增加,通过思维导图展示、PPT分组汇报、小组案例解析、分组模拟项目设计等形式,学习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完成专业选修课阅读、浏览参考书籍材料从1.3本(册)每门上升至7.6本(册),同时学生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专业素质提升明显。
四、结论
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针对目前农学专业选修课构建了可量化的课程考核新模式,通过将毕业要求中所需的与课程对应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点,映射到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中,并通过分级的形式采用量化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实现了多样化、可操作、过程性的课程考核,为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谭文发 等.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OBE 教育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7):28-30
2. 章静敏,成果导向(OBE) 下高等学校专业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考试研究,2018(5):74-78
3. 郑津 等. 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探索. 高等教育,2015(9):98-108
4. 葛浩 等. OBE-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滁州学院学报, 2019, 21(5):114-119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a new mode of assessment for elective courses of Agronomy
Zhao Hongyue 1, Yin Haicheng, Zhang Yong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intelligent era,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 and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mode reform is immine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emphasizing theory over practice and emphasizing results over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assessment of elective courses of Agronom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of Agronomy, and explores a new mode of diversified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elective courses of Agronomy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 with the core of "strengthening foundation, focusing on ability and inspiring innovation".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orm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Agronomy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ssessment mode of elective courses of Ag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