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疫情期间研究生金课的教学实践 ——以“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29 阅读数:

疫情期间研究生金课的教学实践

     ——以“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为例

   李宗波,赵  宁,杨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  ]“金课”建设是“新林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如何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智慧教室”+“钉钉教学圈”构建四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三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期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林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并为涉林学科的金课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智慧教室; 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503190207);2018年度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项目“青年拔尖人才”(YNWR-QNBJ-2018-131)。

[作者简介] 李宗波(1979 -),男,河南新乡人,博士,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高等教育的使命在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课程,尤其是建设“金课”,不仅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事关育人成色的大局。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能力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育人成色应该“研”字当头,狠抓课程质量[1],特别是在当前“新林科”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现代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在规律,借鉴国际林学学科建设经验,统筹把握“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新理念,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林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2-3]。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毕业有学位论文要求,任课教师往往在研究生课程的设计、课与课的关联逻辑、内容更新、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等方面都不重视,这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针对研究生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建设优质研究生课程,即“金课”,构建一个体系完整、平台宽厚、内容新与深搭配合理、教学方法先进的多元混合式现代化课程体系,才能做好“研”的基础,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但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干扰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最为明显的是学生无法正常返校,或者到过疫情高风险区以及无意中与新冠感染者密切接触等需要隔离,使得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无法正常开展。为此,西南林业大学以优势学科—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为改革试点,以研究生学位课程“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为抓手,探索并落实“钉钉教学圈”+“智慧教室”为主体,以大数据智能识别、实践教学仿真平台、三维模建等虚拟仿真为辅助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以实现课程内容“不打折”、课程质量“不注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线”的目标。

二、“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课程特征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但当森林长期遭受自然或人为扰动后,森林生态系统内的各成员之间即会出现关系失调,进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灾难,这就意味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教学应该牢牢抓住失调这个“牛鼻子”,这是第一点,也是关系治理成败的大问题,从级联角度讲好植物-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并展示现代组学、基因编辑、RNAi等现代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4]。第二点是课程教学不仅包括害虫、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杂草,还包括外来入侵物种,且与树木学、生态学、移动互联网+3S+物联网+大数据等学科交叉,特别是后者,不仅可以了解有害生物发生的时间、范围和尺度,而且可以推动有害生物管理向定量化、模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为农林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3]第三点就是要体现“科普教育、群防群治”的思想。因为只有做好科学普及,人民大众才能了解到有害生物的知识,实现“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方针。所以,“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亟需捋顺教学的内容与层次性,并将三者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与资源管理相统一的课程体系,适应山水林田湖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安全的需要。

另一方面,课程还要考虑生源和教育背景。由于“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进入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森林保护、林学和植物保护专业,偶尔也有来自其它专业的,但比例很低。整体上来看,学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基础,但对于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应用性掌握的不好,前瞻视野也明显的不足。例如,多数学生都有营造混交林控制有害生物的概念,但不清楚利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理论;再如生物防治和性信息素,几乎每个学生都清楚这个概念,也了解天敌捕食或信息素诱杀的效能,但不知道前者依据的是自上而下,后者则是似然作用。所以,课程在这方面应重视思想上的引导,做好理论上的激活,围绕任务驱动学习,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过渡,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又可以让学习动机不纯、急功近利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融入课堂,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三、“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基于智慧教室构建“四位一体式”的混合式教学

智慧教室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室,可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实时互动,促进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和泛在学习,被视作一种多元混合式教学[5]。特别是在当前,智慧教室能够有效的将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本地与远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解决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产生的各种教学痛点。基于此,课程组从2020年即开始将智慧教室引入“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教学中,贯穿“任务驱动型学习”的教学理念,探索实践了基于智慧教室构建的线上线下融合式的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式的实验教学、林间调查与技术整合的实训教学、钉钉教学圈的时空多元式课下拓展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提升高层次人才供给质量和效率。

(二)线上线下融合式的理论教学

通过钉钉教学圈和课堂翻转[6],课程组以案例课的形式提前将学习任务和目标推送给每一名学生。这些案例分为四个类群,即云南主要林木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松毛虫的综合治理、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与实践、松材线虫在我国入侵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为第一类群,代表了传统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意在了解生态系统治理理念和技术整合;第二类群以云南有害杂草的种类、危害及综合治理和云南省林木腐朽真菌资源及其利用为例,重点解决杂草与资源化利用的难题;第三类群以云南切梢小蠹智能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开发与应用、林地薇甘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RNAi和CRISPR/Cas9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为例,针对新学科、新技术、新方法与林业有害生物的交叉融合;第四类群以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与侵入机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快速诊断与识别为例,介绍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我国的状况及其定殖、建群与适应性进化,随后讲解快速检测技术。接着,要求学生查找网络资料,随后以“思考-结对-发言”的形式组成讨论小组[7],也可邀请其它小组成员或者线上同学加入,再结合课程案例和防控理念,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小组意见。在课堂上,学生可将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与教室内的终端进行互联、投屏,再以专题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任课教师会根据学生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点拨、追问、总结和点评,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三)虚拟仿真式的实验教学

针对研究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程组于2019年开发了一套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包括“智慧树医”、“野生动物三维模型”、“森林有害生物综合实践教学仿真平台”和“云南森林有害生物远程诊断平台”,意在打造一个“永不下课的实践教学课”。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有害生物的识别,模拟某种有害生物制定防控对策,也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利于知识的固华。

(四)林间调查与技术整合的实训教学

经过虚拟仿真训练后,学生已掌握了实习地点的地质地貌、环境以及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分布及其动态规律,接着利用“林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紫溪山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包括踏查、专题调查、技术整合三个部分。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成因,并制定区域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林间实训教学,学生对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有害生物治理的系统性、整合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对科研视野的探求欲和实践应用技能。

(五)钉钉教学圈的时空多元式课下拓展教学

以钉钉教学圈为纽带,及时将课程回放、教学图库、教学视频库等推送给学生,尤其是在线上学习的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学生也可以以“随手拍”的形式将自己在植物上发现的有害生物分享到钉钉教学圈,与在线的学生、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即问即答,了解有害生物的识别、防控方面的知识。同时,邀请我校、中国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家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在线报告,传递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与趋势。例如,邀请我校的蚂蚁专家徐正会教授,为研究生讲授专题“红火蚁的危害和综合防控对策”,并与校后勤集团联合对校园内的红火蚁进行实操,拓展学生的学生学习空间和专业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与思考

通过“金课”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教学体系从专业基础、实践技能、课前自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成果汇报答辩等多方面、多环节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在考核方面,课程组会为每名学生拟定一个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参照期刊论文的格式及要求撰写课程论文,最后基于论文质量的高低,给予每名学生相应的成绩。与改革前相比,即2019年至2021年三个连续教学时段,学生综合成绩从2019年74.58分提高至2021年89.24分,每年提升比例在20%左右,尤其是学生对新学科、新技术、新方法等提升最为明显;在文献阅读方面,课程改革前每名学生仅阅读1~2篇文献,甚至一些学生没有阅读文献,但改革后的每名学生阅读16~27篇,一些学生会达到40篇,扩展了学生的科研视野;技术应用和整合方面,学生对预测预报、林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化学防治等均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根据区域性特色整合各项技术措施,达到了课程设定的目标。此外,课程也利用了部分闲置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渠道,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达到了双赢目的。

但是,尽管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四位一体式”教学效果明显,其不足也不能无视。例如,网络与信号稳定性差、移动设备的质量以及师生所处的环境都会对授课产生干扰,学生也容易对网络授课产生懈怠心理。还有,农林科学的教学模式与其它自然科学或人文学科有着巨大的不同,很多理论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固化。尽管虚拟仿真平台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仍然无法替代室内实验和林间实训,主要原因是感官体验与行为体验之间仍存在鸿沟。所以,课程组在课程设计中特意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但由于云南有持续输入的病例,或者存在零星的本土病例,致使一些学生无法参加实践教学,后期也无法弥补,这部分学生的培养质量可能会有所降低,这一点应引起重视。另外,好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学院、学校以及教育管理机构持续投入教育经费,才能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提升育人成色,驱动我国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

五、结语

“悟道、求业、生惑”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研究生“金课”的建设,始终要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兴趣。通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教学实践,“四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不仅提高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交叉融、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亦会进一步提高,而且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教学痛点,保障了人才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也给其它涉林学科“金课”的建设带来了不少的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斌. 突出“研”,紧抓课程科研改革,把好“入口”“出口”关[N].光明日报, 2020-8-11.

[2]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发布《新林科共识》[N]. 绿色时报, 2018-12-13.

[3]  韩天琪. 五大农业高校谈“新农科”发展前景--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N]. 科学网, 2019-8-14.

[4]  戈峰. 害虫管理:从“综合”到“整合”[J]. 应用昆虫学报, 2020, 57(1): 1-9.

[5]  黄荣怀, 胡永斌, 杨俊锋, 肖广德. 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18(2):22-27.

[6]  尹艳兰, 陈世峰.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教师, 2021, 17: 126-128.

[7]  李芳. 基于Think-Pair-Share模式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探索[J].大学教育, 2017, 3:18-19+23.

 

Teaching Practices of Postgraduate Golden Lesson Plan Using the Fore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Situation

LI Zong-Bo, ZHAO Ning, YANG Bin

(Colleg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China)

Abstract: Golden lesson pla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of new-fore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situation, the key to this problem i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gain the best instructional objective. Here, using the smart classroom + Dingtalk platform to build a Four-in-One blend teaching community i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postgraduate golden lesson of fore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instructional methods, and course assessment of overall process. Our goal is to train lots of high-level personnel that have the innovative, interdisciplinary, and skilled talent guiding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s in the future. Surely, this teaching model is also provided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golden lesson in related to forestry science in China.

Key words: Postgraduates; Fore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mart Class; Blend Teaching community